6月20日下午,基因組所2017年第2期(第15期)“傳承者”讀書會畢業生專場交流活動在1104會議室舉辦。研究生部、團委老師和十多位研究生參加了這場持續兩個半小時的深度對話和交流。活動由研究生部陳著老師主持。
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畢業生代表分享了他們在基因組所讀書、成長、科研、生活、就業等歷程的心路、感悟、經驗、情誼……希望通過交流、思考,這些寶貴的感悟和收獲得以借鑒、傳承。
邵建明博士分享了八年碩博連讀期間積累的經驗和體會,包括選修課程、實驗設計、文獻閱讀、論文撰寫等技巧和面對科研中困難挫折的心態調整方法,“我會擔心發表文章的速度,但是我更擔心的是別人會質疑我的結果,所以我一定會認認真真把東西做扎實了”,“希望大家不延期,但是延期了也不要著急,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挺開心的”。

少數民族骨干計劃碩士畢業生馬海麗分享了她四年碩士期間的感悟,“做科研,必須要有充足的時間投入,不然是不會有產出的”,“如果你現在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先把當下的事情做好,慢慢地人生就會有方向”,研究生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態十分重要。同時,作為基因組所第一位少數民族骨干計劃研究生,馬海麗真切地表達了對國家政策、研究所和老師的感激之情。

賈鑫淼博士回顧自己從考取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再到基因組學統考博士,在基因組所的6年,選擇專業、選擇導師、選擇考博的心路歷程。“碩士那幾年,從一開始的糾結,到慢慢自己入門,發現讀研這個事情,開心要大于痛苦了,我覺得還不錯,可以考慮考博”,“這件事情,開心大于痛苦了,我就愿意堅持下來。開心多一點,堅持就多一點。”云淡風輕、順其自然的描述和回首背后離不開艱苦卓絕的努力。賈鑫淼在讀期間曾獲2016年研究所郝柏林獎學金、2017年度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好學生標兵”等榮譽。

王森博士通過《心懷感恩 砥礪前行》PPT向大家展示了他7年碩博連讀期間痛并快樂著的點點滴滴。“我是學純生物的,對于編程,剛開始啥都不懂,從剛剛入門開始到一步步掌握,這個過程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當掌握之后,發現自己原來可以這么牛”,“精彩的背后總有不被人所知的苦痛”,“科研生活充滿酸甜苦辣,五味雜陳”,希望師弟師妹們能夠“為夢想勇敢、為信仰不懈”。王森在學期間曾獲2016年度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7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和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等榮譽。

“優秀學生干部”碩士畢業生段宏偉闡述他在碩士期間如何做到平衡科研和學生會工作,如何勇敢面對新的科研挑戰,如何看待和老師同學的關系。心態決定行為和結果,“分配精力這個事情,只要想把這個事情做好,完成好,然后努力地去做就可以了”;導師對自己的批評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有人能指出你的錯誤,是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珍惜身邊的人,多交流并心懷感恩。

之后,王彩平老師總結了畢業生代表們的發言:每一位畢業生的感悟和收獲都值得學習和借鑒,希望學生們能站在前輩們的肩膀上越走越遠。陳著老師向大家講述了自己撰寫畢業論文期間經歷困難挫折的體會和感悟。團委書記徐磊老師囑咐同學們:社會是一所大學校,在研究所的學習和經歷只是實習期,面對社會的誘惑、學科的發展、行業的動態,保持喜憂參半和空杯的心態,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找準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遵從自己內心的快樂和興趣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劉明娟老師感謝同學們好聽、動聽、耐聽的分享,希望同學們多從積極視角和資源視角看待困難和挫折,并表示很愿意為同學們排憂解難。

接下來,同學們展開了互動交流,討論遇到挫折、沒有成果的心態、如何又快又穩的做課題、關于是否讀博的抉擇等問題。大家暢所欲言,相互回應,氣氛活躍。
人生的閱歷亦是另類的讀書之旅。此次讀書會為畢業生和在讀學生提供了交流、碰撞、思考、借鑒的平臺,實現了科研經驗和人生感悟的傳遞與升華,愿同學們在今后的研究生生涯中少一分迷茫,多一份自信,收獲更多的科研成果,擁抱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