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重的科研壓力下,如何調劑生活的色彩?而在燈紅酒綠的誘惑下,又怎樣靜心沉浸于科研的海洋?學霸女神抑或時代剩女,女博士們如何左右科研與生活的天平?1月20日晚,基因組所研究生會學術部特別策劃的“優秀學生經驗交流會”邀請了初入博士、入博已久、出博多年三個階段的老師同學,分享自己的甜與苦,讓同學們看到不一樣的博士生活。
越努力、越幸運——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平曉麗
學霸這個頭銜,平曉麗當之無愧;而異于我們直觀以為的廢寢忘食不茍言笑,平曉麗卻是個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學霸,一口豪放不羈的東北口音卻出賣了她淑女的外表下豪爽的性格。她也曾在轉博與工作之間迷茫過,也曾把自己關在實驗室幾天潛心分析實驗結果,也曾遭到他人質疑自己的出力無果而神傷與委屈。能承受得住多少指摘就能迎接的了多少贊美,她堅信,科研上沒有第二,正是對自己的苛刻和敦促,她于2014年作為第一作者發表了文章,獲得了科研工作的階段性進展。盡管她將此歸功于實驗室的培養,但她自身的努力卻是有目共睹的,正是印證了這句“越努力,越幸運”。
多彩故我在——非典型博士研究生 李從儒
“沒有足夠的體力、能力和實力,是達不到李從儒的境界的。”研究生部陳著老師如此形容這個走到哪里都帶著陽光與畫筆、溫暖并彩繪每一段風景的姑娘。正如從儒自己的形容——非典型博士生,她將自己的研究生生涯過得像小學般單純、中學般充實、大學般多彩,拼了命地加班實驗做科研、轟轟烈烈地天南地北任我玩。
同樣作為跨專業踏入生物信息領域的研究生,特別能夠理解李從儒初入所里的掙扎期,不知眾人所云、只知云天霧海。毅然放棄了暑假,卻因為不知何因的電泳失敗,導致三個月耗在實驗室里的工作付諸東流。如果你覺得這些會打擊到從儒那你就錯了,縱然每人轉博的原因千千萬,她決心讀博的理由只有一個——挑戰自己。她享受和朋友家人在一起,享受讀書、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享受插畫、享受茗茶,享受騎行、享受吶喊,享受奔跑、享受奉獻,第一次被化學藥品灼傷的好奇心是一種享受,通宵時日落日出的漸變、路旁的一張楓葉都是享受。仿佛她的世界中,每一種挫折都是另一種恩賜,每一次落寞都是轉角遇到的驚喜。這雙發現美好的眼睛就是她傳遞給我們的享受科研的驚喜與生活的幸福。
從我心、盡我能——留學回國轉行政 王彩平老師
雖然一直做著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事情,但卻被學生了解甚少。此次,研究生部的王彩平老師特意來到學生中間,一起分享自己求學的艱辛、讀博的不易、留學的心路以及回國后轉科研為行政的點點滴滴。同時,還諄諄教誨我們品格建造的重要性,認真思考、遵從吾心。此外,她還鼓勵大家與更多的老師交流和溝通。
作為研究所2015年的第一場學生活動,與會同學表示獲益匪淺,三位女博士完全顛覆了大家對“女博士”的認識,更對如何平衡科研與生活,如何把快樂和幸福融入到今后的科研生活中,以及如何排解壓力享受喜悅有了頗多收獲。

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