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岔路口,我們該何去何從?2014年12月9日,基因組所研究生會舉辦了《選擇,成就精彩人生——畢業生回訪交流會》。三位畢業生代表熱情洋溢地講述了自己研究生期間對是否繼續讀博的思考,以及求職路上的心得體會。在讀學生積極踴躍地和已畢業的師兄師姐們互動交流,整個活動氣氛熱烈,掌聲四起。
呂翎娜:學業、職業與生活之微視角
和大眾印象中女博士不一樣,呂翎娜是同學眼中的女神。她參加文藝演出、編排舞蹈,元旦晚會的古箏彈奏更是驚艷四座。2009年保送到基因組所之后,她便忙碌于實驗室與舞臺之間,五年后,順利畢業,找到了心儀的工作,收獲了甜蜜的婚姻,成為人生的贏家。
讀博,對呂翎娜來說,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在考慮是否繼續走科研道路的時候,呂翎娜覺得最重要的是學會調整心態,一旦決定就要持之以恒。對大家的建議是,考慮轉博時,首先應該考慮自己是否適合科研工作,其次考慮自己是否適合讀博士,好奇心、意志力、適應能力、自我驅動和自我管理是否足夠強大來解決博士期間遇到的困難。關于很多畢業生關心的求職,呂翎娜介紹了各類招聘的時間表和親身體會,并告誡大家找工作的時候拿不到書面offer不要停止尋找工作,用人單位的口頭承諾不具備任何效力。
孫瑤:Be Yourself
Be Yourself, 做自己是孫瑤對自己工作現狀的描述。碩士畢業后,孫瑤沒有繼續求學。因為她很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不僅限于讀博還是工作,任何時候你都可以問自己四個問題,我更喜歡什么,我適合什么,我需要什么,最后是我能有什么。然后列舉出讀博和工作可能收獲和失去的東西,比較得與失之后來衡量自己更加向往什么樣的生活,最后做出決定。”孫瑤告訴大家面臨選擇時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幫助自己做決定。
孫瑤作為管理培訓生加入Becton Dickinson,她詳細的介紹了外企的工作性質和不同崗位的職責,對正在找工作的同學很有啟發和幫助。對外企就業感興趣的同學,紛紛舉手提問。甚至在會后,也有很多同學主動找到孫瑤交流心得。
郝懷寧:堅守自己的小眾選擇
作為生物學專業的學生,郝懷寧顯得另類。他是一個十足的文藝小青年,寫詩、作詞、作曲、合奏,廣播,游戲開發樣樣精通,熱愛哲學,考心理學博士。他關心教育事業,兩次參加研究所暑期調研都與偏遠地區教育現狀有關。短短三年時間,他做了許多別人想都沒想過的事情,最終如愿以償就職于教育服務行業。
別人不理解他為什么放棄現有實力雄厚的實驗條件和團隊,投身于一個全新的未知領域。他說他的夢想是讓高端技術科普化,讓科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他們設想通過科學小實驗盒增加親子交流,讓科學文化成為家庭文化的一部分;建立類似科學大篷車的移動實驗室,讓科學文化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堅持自己的小眾選擇需要莫大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但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堅守自己的理想,腳踏實地地走下去,一定會迎來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景!”交流會主持楊業然如是總結。
座談會在一片溫馨愉悅的笑談中結束,意猶未盡的同學們,走到嘉賓面前請教互動環節沒來得及提問的問題。大家都表示受益匪淺,希望以后能多多舉辦此類活動。


現場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