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2023年度GPB組學與生物信息學前沿研討會”(GPB Omics & Bioinformatics Frontiers Symposium 2023; 簡稱GFS2023)在北京寬溝會議中心舉辦。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和中國遺傳學會主辦,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GPB)期刊編輯部承辦。開幕式由會議主席于軍研究員主持,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長薛勇彪委托基因組所黨委書記黃鐵青代表主辦單位做大會致辭。
圖中從左到右依次為黨委書記黃鐵青、分管所領導楊運桂、會議主席于軍
本次研討會圍繞基因組精細組裝專題、組學大數據與生物醫藥專題暨第三屆大人群基因組研究鼎峰論壇、組學技術前沿與應用專題、人工智能與組學數據應用專題進行了討論。會議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江濤教授、美國耶魯大學樊榮教授、深圳大學張學記教授、北京大學韓敬東教授以及深圳灣實驗室周耀旗教授作為特邀報告人,還邀請了多個學術機構的33位專家學者做報告,分享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為支持更多青年學者參與交流,大會增設優選青年報告和墻報,從提交的會議摘要中遴選優秀工作進行現場報告和展示并評選出最佳口頭報告和最佳墻報。來自多個研究所、高校的教師、學生及企業人士參加了會議。
圖上從左到右依次為付巧妹研究員、江濤教授團隊柴睿超博士、樊榮教授
圖下從左到右依次為張學記教授團隊黃炎博士、韓敬東教授、周耀旗教授
付巧妹研究員利用古DNA技術創新闡述人類遺傳演化軌跡,重點分享了其最新針對青藏高原自5100年以來不同區域古人群的遺傳特征及交流歷史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江濤教授團隊的柴睿超博士分享了膠質瘤多組學數據庫的建設進展及其在臨床診療上的應用;樊榮教授介紹了空間轉錄組和蛋白質組新方法,其開發的空間表觀遺傳測序新技術,以接近單細胞的分辨率觀察哺乳動物組織中的基因表達調控情況;張學記教授團隊的黃炎博士介紹了基于人工智能技術設計的可穿戴傳感器,用以監測健康并實現精準醫療;韓敬東教授利用深度學習技術構建了面部衰老時鐘,可以精確地估計個人衰老狀態,并推斷出介導生活方式效應進而影響衰老速率的分子調節因子;周耀旗教授討論了RNA結構預測面臨的挑戰,提出了高精度的RNA結構預測方法。各專題的報告人圍繞基因組組裝新技術與新工具、基因型與表觀遺傳、腫瘤免疫微環境、單細胞和空間轉錄組、空間蛋白質組、人工智能方法開發及應用等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演講和交流。
本次論壇匯聚了組學與生物信息學領域內的前沿研究成果,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專家和學者,通過深入的討論和分享,將推動基因組學技術和生命科學大數據挖掘應用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發展,促進學術交流與產業合作,為基因科技的突破和創新提供更多機會。
中國生物信息協會(籌)基因組信息學專委會、中國生物信息協會(籌)生物數據資源專委會、北京生物信息學研究會、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協辦了此次研討會。基因組所青促會小組聯合GPB青年編委團隊共同組織了青年報告和墻報的遴選及評獎工作。
2023年正值GPB創刊20周年,編輯部同期舉辦了編委會,基因組所分管所領導楊運桂出席會議并致詞,編委們就提高期刊國際影響力等議題展開認真討論。另外,會議同時舉行了創刊20周年紀念活動和2018年度到2022年度中國生物信息學十大進展現場頒獎儀式,致謝多年以來支持GPB期刊發展的優秀作者、審稿人和編委,以及推動領域發展的杰出科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