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因組所召開2016年戰略研討會
12月13日至14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2016年戰略研討會在國科大會議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副局長黃晨光、規劃管理處處長陶誠、重大科技任務局研究員劉杰、前沿科學與教育局生命科學處副處長王力為、條件保障與財務局高級工程師張紅松及基因組所領導班子成員與全所科研和管理骨干、各部門代表出席了會議。基因組所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副所長王麗萍和副所長張德興分別主持了會議。
基因組所所長薛勇彪首先作了“十三五”戰略規劃報告,在分析學科發展態勢與國家重大需求基礎上,回顧了“一三五”規劃制定過程,系統分析了新時期研究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全面介紹了“十三五”研究所發展定位、布局與目標、重大突破與重點培育方向及改革與發展舉措,總結了“十三五”開局之年的規劃實施進展,描繪愿景,制定策略,分解戰術,確立領軍人物,擬定落實方案,調整組織架構,展現全所職工對研究所未來發展的信心。
基因組科學與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胡松年介紹了實驗室基本概況、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及實驗室“十三五”規劃。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曾長青介紹了實驗室的研究特色與方向、精準醫學項目進展情況、目前形勢與發展以及 “十三五”期間的目標與規劃。生命與健康大數據中心副主任趙文明和所級公共技術中心基因組平臺負責人張兵分別做了大數據中心和基因組平臺的規劃報告。
認真聽取報告后,參會領導與專家對研究所發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切實可行的建議。黃晨光對基因組所“十三五”規劃和發展態勢表示肯定,并在分析戰略研究的目的和內涵后指出,機遇和挑戰并存且可以相互轉化,基因組所應進一步整合多種資源,構建核心競爭力,優化配置,形成切實可行的發展路線圖,調整組織模式和創新模式,向有顛覆性和引領性方向發展。陶誠指出,規劃是凝聚共識的過程,主要闡釋三個問題,即分析研究所現狀和特點,確定發展目標、研究所優勢以及團隊優勢,要采取哪些舉措達到目標。建議研究所積極牽頭國家重大專項,引領學科發展。劉杰指出,制定戰略規劃對研究所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明確創新驅動發展,結合研究所實際情況,注重規劃實施,讓戰略規劃切實發揮作用。王力為指出,未來大數據有可能成為第一生產要素,研究所要積極嘗試將數據變成資本,產生效益。應保證精準醫學項目的持續性,產生研究范式。張紅松指出,基因組所要進一步思考國際基因組學的發展和我們的應對策略,提高競爭力,牢牢掌握數據和知識產權,為國家解決實際問題。領導和專家的意見建議拓寬了科學家的思路,提振了大家實現研究所戰略規劃的決心。
為群策群力,凝聚集體智慧,會議安排了分組討論,聽取了參會人員對研究所“十三五”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各組代表整理意見發言,積極建言獻策,在備受鼓舞的同時對研究所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在第二天的會議中,針對三個突破和五個重點培育方向的科學家責任人依次匯報了各自領域的研究進展。
最后,薛勇彪從四個方面做了總結發言:第一是人才,新的學科方向需要通過原創成果來慢慢積累創造,科學家應該尋找這樣的機會來引領學科的出現和發展。作為科學院的研究所,要有擔當的使命。科學家要有責任和擔當,凝練出制約國家發展的瓶頸問題,兼顧國家需求和個人興趣,合理配置資源,做好各項工作;第二是理念,理念是行動的指南。國家和研究所的發展需要好的理念,要牢牢鞏固這個理念,將規劃落到實處;第三是實干,要想干,想干才能干好。要敢干,所做的工作要在研究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要會干,不能蠻干,要結合實際對工作進行宣傳,擴大影響力;第四是自信心,要樹立堅定的自信心,規劃要高高舉起,踏踏實實做好,在工作和實踐中學習,加強業務和管理的學習。薛勇彪代表所領導班子表態,將凝聚全所職工智慧,精心組織,扎實推進,以一種歷史使命感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帶領基因組所職工團結一心,所實現新的發展跨越,五年之后一定會有新的面貌。
薛勇彪作戰略規劃報告
參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