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因組所舉行青促會學術交叉論壇—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4月26日上午,北京基因組所青促會小組與人事處聯合承辦2016年“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學術交叉論壇”。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大數據時代——機遇與挑戰”,兩位主講人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劉經南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徐宗本教授。
大數據技術已不再是單一領域、單一學科所面臨的問題和相關技術,而是眾多國家重大現實需求問題的共性基礎。無論是人類健康基因組學大數據、衛星手機通信導航領域的時空大數據,還是人口流動居住交通大數據等等,都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發展大數據技術已被定為國家戰略,具有重大的科學社會經濟價值,是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及核心競爭力指標。
劉經南院士以“大數據時代位置服務的趨勢及應用”為題,向大家詳細介紹了大數據浪潮的背景及影響、位置服務與位置大數據的類型和特性,以及大數據時代位置服務的應用和機遇、趨勢和挑戰,最后以實例論證時空位置大數據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精準農業的實現提供實時、精準、智慧的保障。劉院士還提出理解大數據要采用“蜜蜂模型”,即蜜蜂的效益主要不是自己釀的蜂蜜,而是傳粉對農業的貢獻,類比之下,大數據的貢獻在于對其他行業效率和質量提高的貢獻,促進和提高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徐宗本院士以“大數據與數據科學—基本科學問題與初步探索”為題,聲情并茂地敘說了大數據當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大數據處理與分析中的三大關鍵科學問題,所在實驗室在若干大數據科學問題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這些成果在其他領域的成功應用。面對大數據對現有基礎理論和方法帶來的極大沖擊,徐院士建議聚焦大數據分析與處理的核心基礎與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力求在分析基礎、處理算法、真偽性判定、結合典型領域的示范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為各行各業大數據應用提供科學支撐和共性技術支撐。
本次報告除涉及數學和計算機外,還關系衛星導航、航空遙感、地下遙感、氣象、海洋、壞境、經濟、軍事、交通等諸多領域和交叉學科,兩位院士把抽象枯燥的數學信息理論講的生動平實,讓與會的青年科研人員能從自己的科研方向上找到與這些大數據及其理論概念和方法相關的共鳴。青年科研人員積極提問與互動,整個報告過程氣氛輕松活躍、幽默風趣。
劉經南院士作報告
徐宗本院士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