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處5月13日(周二)講座通知
基因組學與信息重點實驗室
例會學術報告
報告一:從基因組進化看細菌陸生化
報告人:吳浩博士 章張組
報告摘要:
水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微生物生活的基本環境,與水環境相比,土壤環境十分不穩定,主要表現在水分短缺、營養匱乏、輻射嚴重等,因而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但長時間的進化卻賦予細菌戰勝土壤環境的種種“武器”,形成了與水生菌截然不同的土壤菌群。恒定土壤菌群(Terrabacteria)的存在現已被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研究廣泛證實,其優勢菌群主要包括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浮霉菌門(Planctomycetes)以及疣微菌門(Verrucomicrobia)。現今的主流假說認為細菌是由水中慢慢過渡到陸地環境中的,然而對水生菌是怎樣完成陸生化的過程卻一知半解,而且為什么是上述細菌而不是其它菌門的細菌成功登“陸”也不得而知。在本報告中我們將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分析、宏基因組學分析及進化分析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報告二:組學大數據整合和信息挖掘
報告人:章張 研究員
報告摘要: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生命科學進入到多組學大數據時代,這使得傳統的數據存儲、整合和挖掘方法已無法適應海量生物數據的處理需求。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可幫助實現生物大數據的管理和分析,而Hadoop是一套云平臺構建的開源軟件框架,利用Hadoop提供的分布式并行計算框架MapReduce和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可實現大數據的分布式存儲和并行分析。同時,生物審編(Biocuration)是生物大數據整合的關鍵,不僅包括生物數據本身的整合,還包括海量文獻內相關信息的組織和整理,是國際生物數據中心(包括NCBI和EBI)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本報告將介紹本課題組正在建立開發的基于Hadoop的生物大數據整合和挖掘平臺Qomo(http://cloud.big.ac.cn)以及面向以水稻為代表的我國重要經濟農作物的多組學數據資源庫RiceWiki(http://ricewiki.big.ac.cn)。
主持人:章 張 研究員
時間: 2014年5月13日(星期二)上午10:00-11:30
地點: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一樓會議廳
------------------
歡迎參加!
例會學術報告
報告一:從基因組進化看細菌陸生化
報告人:吳浩博士 章張組
報告摘要:
水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微生物生活的基本環境,與水環境相比,土壤環境十分不穩定,主要表現在水分短缺、營養匱乏、輻射嚴重等,因而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但長時間的進化卻賦予細菌戰勝土壤環境的種種“武器”,形成了與水生菌截然不同的土壤菌群。恒定土壤菌群(Terrabacteria)的存在現已被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研究廣泛證實,其優勢菌群主要包括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浮霉菌門(Planctomycetes)以及疣微菌門(Verrucomicrobia)。現今的主流假說認為細菌是由水中慢慢過渡到陸地環境中的,然而對水生菌是怎樣完成陸生化的過程卻一知半解,而且為什么是上述細菌而不是其它菌門的細菌成功登“陸”也不得而知。在本報告中我們將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分析、宏基因組學分析及進化分析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報告二:組學大數據整合和信息挖掘
報告人:章張 研究員
報告摘要: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生命科學進入到多組學大數據時代,這使得傳統的數據存儲、整合和挖掘方法已無法適應海量生物數據的處理需求。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可幫助實現生物大數據的管理和分析,而Hadoop是一套云平臺構建的開源軟件框架,利用Hadoop提供的分布式并行計算框架MapReduce和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可實現大數據的分布式存儲和并行分析。同時,生物審編(Biocuration)是生物大數據整合的關鍵,不僅包括生物數據本身的整合,還包括海量文獻內相關信息的組織和整理,是國際生物數據中心(包括NCBI和EBI)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本報告將介紹本課題組正在建立開發的基于Hadoop的生物大數據整合和挖掘平臺Qomo(http://cloud.big.ac.cn)以及面向以水稻為代表的我國重要經濟農作物的多組學數據資源庫RiceWiki(http://ricewiki.big.ac.cn)。
主持人:章 張 研究員
時間: 2014年5月13日(星期二)上午10:00-11:30
地點: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一樓會議廳
------------------
歡迎參加!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