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所與遺傳發育所成功舉辦第二屆“生科杯”五四學術辯論賽
“五·四”是一個時代的標志,它象征青春與激情、科學與民主。93年來,我國各族青年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積極進取。90余年后,“五·四”的青春之火并沒有因為時間的久遠而逐漸熄滅,而是伴隨著新時代的脈搏,煥發起新的勃勃生機。2012年5月4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里,一場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北京分院協作一片主辦,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與中科院遺傳與發育所黨團委共同承辦的,第二屆“生科杯”學術辯論賽在中科院奧運生命科學園區遺傳發育所報告廳內成功舉辦。
本次辯論賽是繼去年由基因組所發起的首屆“生科杯”辯論賽后的系列活動。今年第二屆辯論賽的辯題為:“干細胞技術對人類疾病治療福兮禍兮?”雙方代表隊由遺傳發育所和基因組所各4名辯手分別組成,賽前經過抽簽確定正方為遺傳發育所,反方為基因組所。比賽特邀北京生科院院長康樂院士,動物所周琪研究員,微生物所葉昕研究員,遺傳發育所王秀杰研究員以及基因組所楊運桂研究員5名專家組成評委會。同時,大賽還邀請了京區黨委副書記王秀琴,遺傳與發育所黨委書記宋秋生,基因組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楊衛平,副所長李俊雄等四位領導作為特邀嘉賓出席。各所觀眾共100多人參加了活動。
辯論正式開始前,動物所周琪研究員首先做了題為“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與應用”的開場報告,他全面的介紹了目前國內外干細胞技術研究的最新進展以及開展相關科學研究的意義和未來前景。隨后,辯論比賽正式開始,本次辯論程序依然按照以往由立論陳詞、攻辯、自由辯論、結辯四個基本環節構成。賽前,雙方選手各自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在辯論開始后,他們侃侃而談、你來我往、引經據典,圍繞干細胞技術對于人類疾病等問題展開了一系列激烈的較量。現場一直保持著緊張而熱烈的氣氛,期間又不時傳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和歡笑。在此過程中評委和觀眾代表還對雙方辯手進行了自由提問,進一步考驗了辯手的思辯能力。
在緊張激烈的角逐之后,經專家評委打分評選,本次比賽的各個獎項最終揭曉:基因組所代表隊最終榮獲此次辯論賽的優勝獎,遺傳發育所代表隊榮獲鼓勵獎,基因組所三辯李濤被評為最佳辯手,遺傳與發育所三辯常人葆被評為最佳論證辯手,同時,該兩位辯手又以相同的票數被現場觀眾代表評為最具風采辯手。隨后評委和嘉賓為獲獎隊伍和個人進行了頒獎。
王秀琴副書記認為學術辯論賽有利于弘揚科學精神,是研究所創新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康樂院士對本次辯論賽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和總結,指出了雙方的亮點與不足以及通過辯論賽形式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的重要作用和良好效果。此次辯論賽的成功舉辦,激發了兩所青年科研人員對科學問題的興趣,鍛煉和提高了大家的創新思辯能力,增強了雙方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讓青年朋友們共同度過了一個別開生面的“五四”青年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