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n5jn1"><ruby id="n5jn1"><mark id="n5jn1"></mark></ruby></output>

        <ruby id="n5jn1"><mark id="n5jn1"><progress id="n5jn1"></progress></mark></ruby>

              <p id="n5jn1"></p>

                      <pre id="n5jn1"></pre>

                            <output id="n5jn1"><sub id="n5jn1"><b id="n5jn1"></b></sub></output>

                            <p id="n5jn1"></p>

                            <ruby id="n5jn1"></ruby>
                            <pre id="n5jn1"><del id="n5jn1"><dfn id="n5jn1"></dfn></del></pre>

                            于軍研究員出席“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暢談“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基因前沿研究及檢測手段”

                            2011年7月5日下午,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于軍研究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徐建國研究員以及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楊瑞馥研究員,受邀前往中國科技會堂出席了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第六期“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認識超級細菌——從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到耐藥性超級細菌”系列活動。三位專家分別就媒體和公眾關心的科學問題——德國大腸桿菌食物中毒事件的影響、傳播途徑以及如何預防等與大家進行了座談交流并現場回答了記者提問。本次活動的舉辦,為提高公眾對大腸桿菌及耐藥性細菌的認識、發揮科學家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方面的作用,以及引導公眾正確看待疫情,加強預防意識,合理正確使用抗生素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座談上,徐建國研究員、楊瑞馥研究員首先做了題為“超級細菌與抗生素濫用”、“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及預防 ”的科普報告,他們從微生物學的角度介紹了關于細菌的基本知識和近期發生的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事件的基本情況。

                            隨后于軍研究員做了題為“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基因前沿研究及檢測手段 ”的科普報告,他就細菌的科學檢測方法、DNA序列的測定及基因組研究的意義為大家做了講解。他指出: 科學家在過去5年里,利用DNA測序技術來揭示我們周圍細菌的基因藍圖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測定這些細菌的DNA序列并建立數據庫,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它們的源頭,來了解它們,然后找到治療它們的辦法。

                            接著于軍解釋說:基因組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在過去20年里發展迅速。從1984年提出要測定一個人的基因組,直到最終完成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現在科學家正在進行上千個大型和重要物種的基因組測定,當然這些研究的對象也包括動物、蔬菜、莊稼等等,同時囊括了各種微生物。微生物的研究則主要針對健康、能源、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我們有兩種基本方法,一是“泛基因組”,它的目的就是揭示一個物種的全部變化,比如研究不同脊椎動物肚子里的大腸桿菌,從魚到蛇和蜥蜴等。另外一個是“宏基因組”研究,它的目的是研究一個微環境里的所有微生物的DNA序列。這兩個研究都非常重要。 

                            接著有記者問道:“現在中國有沒有掌握DNA測序技術的核心知識產權?”時,于軍再次介紹說:DNA測序技術在過去十年里一直在發展,第二代測序儀在2006年就上市了,現在已經在研發使用第三代測序儀了。現在我們測定一個人的基因組價格大概在5000美元左右,這個價格已經是非常低了,人類基因組計劃,那時候要30億美元。目前,我所和半導體所正在合作進行DNA測序儀的研發工作,并已經取得重要進展。第二代測序儀系統樣機已經面世,相關學術論文也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發表。

                            最后于軍總結說:“我們生命的起源,從RNA世界到DNA-RNA-蛋白質世界,物種基因組一直在變化。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地球的歷史,還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因為一種細菌把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殺掉。地球上的生命不斷層出不窮,變化無窮,我們人類是脊椎動物的最高形式,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聰明,但不是所有的物種都是變得越來越復雜。細菌這類東西就沒有越來越復雜,它們越來越具有“魯棒性”。我們講大部分細菌都是人類的朋友,它在那個環境里面也不見得能夠改變這個環境,它有時只是那里面很小的部分而已,我們首先要認識它,從心理上先戰勝它,然后才能預防它,這對我們大眾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第六期帶您“認識超級細菌”報道詳細鏈接:http://www.uisp.org.cn/2011-07/02/content_4307768.htm

                            附件下載:

                            <output id="n5jn1"><ruby id="n5jn1"><mark id="n5jn1"></mark></ruby></output>

                                  <ruby id="n5jn1"><mark id="n5jn1"><progress id="n5jn1"></progress></mark></ruby>

                                        <p id="n5jn1"></p>

                                                <pre id="n5jn1"></pre>

                                                      <output id="n5jn1"><sub id="n5jn1"><b id="n5jn1"></b></sub></output>

                                                      <p id="n5jn1"></p>

                                                      <ruby id="n5jn1"></ruby>
                                                      <pre id="n5jn1"><del id="n5jn1"><dfn id="n5jn1"></dfn></del></pre>
                                                      国产黄在线播放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