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因組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
為存好、管好、用好我國生命組學大數據,解決國內重要數據資源流失和生命組學數據孤島等問題,提高數據共享率和利用率,北京基因組所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勇擔“國家責”,于2015年10月布局構建中國生命組學大數據體系,建設至今,尤其經過“十三五”期間的長足發展,初步形成具備多組學數據平臺、可實現我國生物數據安全匯交管理的國家中心數據資源體系,涉及衰老、疾病、調控和生物多樣性等多個前沿領域。連續4年被國際生物大數據領域權威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評為與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和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并列的全球核心數據中心,獲得國際同行高度認可。
作為“十三五”期間組建的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之一,在科技部、財政部和中科院等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面向國家大數據和健康中國戰略,建成涵蓋國家人類遺傳資源和重要戰略生物資源的多組學數據資源體系,支撐各類科研項目1000多項,生物數據資源規模超過10 PB,排名國內第一,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等國家重大、重點研究計劃及任務的科學數據安全管理和歸檔共享提供了重要支撐。
以組學原始數據歸檔庫(GSA)為代表的組學原始數據存儲歸檔系統,是國內首個組學原始數據匯交、存儲、管理與共享系統,也是國內首個被國際期刊認可的組學數據匯交共享平臺,上線至今,GSA數據庫體系已匯交數據量達10.23 PB,接收國內外456家研究機構1910名用戶的數據遞交,支撐科研人員在275種期刊發表研究論文827篇,為全球110多個國家/地區的用戶提供數據服務,已成為Springer Nature、Elsevier、Wiley、Taylor & Francis及Cell 等國際著名出版集團指定/認可的核酸數據歸檔庫,解決了長期以來我國生物組學數據匯交共享嚴重依賴國際數據庫的現象。GSA子庫GSA-Human,專用于歸檔人類遺傳資源數據,實現人類遺傳資源數據的分級管理和受控訪問,有效保障了國家人類遺傳資源數據的安全管理和合理利用,為用戶提供人類遺傳資源數據受控訪問服務。
基于在生物信息大數據領域的及時布局和堅實基礎,新冠疫情暴發后,研究所率先發布“2019新冠病毒信息庫”并持續更新,致力于全球新冠病毒基因組信息的整合與審編、系統注釋與變異分析,是目前全球收錄信息最全的新冠病毒序列信息庫,在病毒溯源、監測、變異演化分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科技支撐作用。
面對當前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北京基因組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重大任務需求,切實維護國家數據安全和主權,存好、管好、用好科學數據,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努力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