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通過檢測DNA甲基化首次實現前列腺癌的無創性體液檢測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前列腺癌的傳統診斷方法是檢測血清中特異性抗原(PSA)濃度,對PSA偏高的患者進行穿刺活檢最終確診。然而,該方法的主要缺陷是PSA的特異性較差(PSA 4-10ng/ml時,特異性只有25%-40%),其它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前列腺疾病也能引起PSA濃度的異常,所以會經常出現非必要的穿刺活檢,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因此,尋找一種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早期前列腺癌診斷marker是十分迫切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孫英麗課題組與第二軍醫大學上海長海醫院合作,通過對66對前列腺癌和癌旁樣本的Y染色體甲基化分析對比,發現了前列腺癌中特異性的甲基化位點。該研究通過對比癌旁樣本間的甲基化水平,發現在Y染色體上存在一些相對保守的甲基化位點,其在不同個體間的甲基化水平幾乎是一致的,不受年齡和地域等因素的影響,但是這些在癌旁樣本中相對保守的甲基化位點,在癌樣品中卻發生了明顯的甲基化變異,總共篩選出了6個在癌旁中保守且在癌中特異性變化的位點。經過進一步的尿液DNA檢測驗證,最終篩選出了一個特異性甲基化位點,其接受者特征曲線(ROC)分析顯示,該位點前列腺癌診斷靈敏性和特異性分別達到了94.6%和78.3%,遠優于傳統的PSA方法,且該方法是通過尿液樣本檢測,是一種非侵入無創性液體檢測手段。
液體活檢是當前無創性診斷的研究熱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未來分子診斷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DNA甲基化檢測具有很強的組織特異性,因此在液體活檢應用中具有獨特優勢,將成為腫瘤診斷、治療及預后檢測的重要手段。
目前,國際國內通過尿液DNA甲基化差異來進行前列腺癌診斷方面仍是空白,因此該研究具有領先水平。相關研究成果以“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DNA methylation sites on the Y-chromosome as biomarker in prostate cancer”為題,發表在Oncotarget 雜志。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孫英麗研究員和第二軍醫大學校長孫穎浩教授表示,該研究對前列腺癌臨床無創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文章的主要作者包括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的姚魯帥,上海長海醫院的任善成,和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的張敏杰。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特異性甲基化位點作為前列腺癌診斷標志物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線(ROC)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