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入選“2012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近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圖書館在國家會議中心發布《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2版)》、《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2012版)》,同時發布了首份全面評價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期刊名單——“2012年度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中國遺傳學會主辦的英文版核心期刊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簡稱GPB)被評為“2012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在175種科技類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中綜合排名第4位。
此次發布會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到會祝賀并講話,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劉建生、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司長王國慶、對外交流與合作司司長張福海、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長徐維凡、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及學術界、期刊界代表共1800余人出席了發布會。
《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2012版)》的編制選定Web of Science來源文獻為引文統計源。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期刊,是依據該報告中2011年度中國學術期刊被SCI、SSCI期刊引用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排序,經綜合計算,并經40多位期刊界專家審議,最終遴選出的TOP5% 期刊(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和TOP5%-10%期刊 (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科技類期刊備選3533種,由上述方法選出TOP5%和TOP5%-10%期刊各175種。在入選的全部科技期刊中,GPB影響因子排名第37位,總被引頻次排名第312位;在入選的“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中,GPB綜合排名第4位。
一直以來,我國對于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評價,多以是否被SCI等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作為衡量標準,很多未被收錄期刊往往不被看好。本次研究報告的發布是我國學術期刊評價領域的一個突破性進展,首次從文獻計量的角度,全面、系統、深入地向社會揭示我國學術期刊走向世界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標志著我國學術期刊有了統一的國際影響力認證標識。參與報告研制的研究人員發現,按照上述評選方法,有18%的SCI科技期刊未進入TOP10%行列,這表明,我國已有一批非SCI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達到或超過了SCI科技期刊。
因此,本次獲獎是對GPB堅持國際化發展理念辦刊宗旨的充分肯定,表明GPB已經具備相當的國際影響力,邁入了國際化期刊的行列;對促進國際社會理解、認同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領域知識創新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對增強GPB走向世界的自信心,加快GPB國際化進程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GPB獲獎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