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通量測序研究手段和分析研討會在京召開
12月6-7日,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中國遺傳學學會主辦,北京路思達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2012高通量測序研究手段和分析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邀請新加坡生物信息研究所Frank Eisenhaber所長,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生物工程與納米工程研究所Christine Wells博士,以及來自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香港大學、臺灣國立清華大學,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微生物所和吉林大學等十余位專家學者出席大會并作報告。
大會以“基因組學的高通量時代”為主題,從高通量研究方法及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與工具研究;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傳統”應用;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手段在轉化研究方面的應用;非基于測序的高通量研究手段及其分析方法,四個議題進行了交流與研討。為期兩天的會議為有效帶動國內學者增進對新一代高通量研究手段的了解,縮短在高通量研究方面我國與國際最前沿水平的差距,并促成國內科學家、學者、科技企業與國外專家的多層次交流與合作起到了積極意義。
會上,大會主席、基因組所于軍研究員指出:近年來,以第二代測序技術為代表的高通量研究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帶動基因組學從“以大規模測序為目的基因組結構和基因組生物學研究”到“以大規模測序為手段解決關鍵生命科學問題”和“從實驗室到醫院病人”的“精準醫學”導向,使基因組學研究命題不斷向新的廣度和向縱深發展。他同時希望,通過此次大會的召開,可以進一步提升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的技術手段,加強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和相關交叉學科的發展、促進相關技術及研究成果的轉化,從而促進生物產業的發展,并最終發揮生物產業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及民生改善中的作用。
Eisenhaber教授則認為:中國生命科學研究及高通量測序技術發展迅速,在世界上擁有自身的獨特優勢和競爭力。此次會議的召開為國外專家學者更好的了解中國生命科學及相關技術進展以及促進高通量技術與生物信息研究的發展發揮作用,并更好的推動高通量測序及生物信息技術在醫學領域得到更好的拓展與應用。
來自中科院生命科學領域相關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林科院、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及高科技生物企業的科研人員、研究生代表一百八十余人參加了大會。
大會主席、基因組所于軍研究員致辭并講話
大會現場及嘉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