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參與的水稻功能基因研究入選“2009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
自上世紀70年代起,雜交水稻在我國的大面積推廣,為解決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雜交優勢在農業生產上廣泛應用,但其遺傳基礎和分子機理仍知之甚少,是一個經典的科學難題。進入20世紀,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率先完成水稻全基因組精細圖構建及分析,經過數年的研究,在水稻雜交優勢的分子機理方面又取得重大突破,相關論文發表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 http://www.pnas.org/content/106/19/7695.long)。對于這一重要進展,生命科學權威刊物Cell在其"Leading Edge"專欄中專文介紹并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項研究是闡明水稻雜種優勢的分子機理的一個起點。
與會專家認為,此次入選的“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表明我國原始性創新能力的持續增強,此外,該評選結果還顯示:全球變化已成為基礎研究的熱點,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作用凸顯,我國在古生物學研究等傳統優勢學科穩步發展等特點。
其它入選成果分別是: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通過國家驗收,查明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平衡狀況,揭示A1型短指癥致病機理,發現β-抑制因子-2復合體信號缺損可導致胰島素耐受,實驗證實誘導性多能干細胞具有發育全能性,發現金屬鈉在高壓條件下可轉化為透明絕緣體,闡明納米孿晶純銅極值強度的形成機制,高溫銅氧化物超導體物性和超導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找到鳥類起源的一些關鍵證據。
相關論文:http://www.pnas.org/content/106/19/7695.long
科 技 網: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1/14/content_145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