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所成功舉辦“基因組科學與信息”培訓班第3期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于2009年6月1 - 5日,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第3期“基因組科學與信息”培訓班。來自全國多個地區的40位學員參加了此次培訓。學員們大多是從事生命科學、農學、醫學等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師及研究生。他們有來自中科院系統的微生物所、遺傳發育所、植物所和昆明動物所的老師和學生;也有來自北京人民醫院、北京腫瘤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的醫生;還有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吉林省農科院、昆明醫學院法醫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四川省瀘州醫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和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的老師和學生。
本期培訓的課程分為主題講座和上機實習兩大部分。其中,主題講座部分由副所長于軍研究員、胡松年研究員、周曉光教授、肖景發和吳佳妍副研究員主講。內容從最新測序技術進展到基因組序列分析到蛋白質結構預測,囊括了當今基因組科學、生物信息學和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配套的上機實踐部分由基因組科學與信息重點實驗室的老師們傳承地采取了“講與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
這期培訓我們取得了圓滿成功,老師們總結了前兩期培訓的經驗后精心組織和安排了課程及上機實踐的內容,做了更多的調整和優化。在培訓的過程中,學員們的學習態度像6月的天氣一樣,熱情如火。他們非常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課上努力地記錄著自己需要掌握和了解的知識,課下學員們與老師還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大家普遍反應在這短暫而緊張的五天中受益匪淺。另外,在培訓過程中,學員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區和單位,但他們在短短的幾天內就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在上機課上互相幫助,在課下相互交流,在生活上也互相關心,呈現了非常融洽的學習氛圍。
這期培訓取得的成功還源于我們一直采取的講師課堂講解,學員跟隨教師練習的方式。既有宏觀的戰略性研討,又有實用的操作性演練是我們的特點。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和互動式的實踐模式,為學員和主講人員提供了充分的平等的交流空間。雖然這種方式仍然像前兩期一樣遇到了學員的背景、年齡差距大等因素造成的困難,但我們憑借著前兩次積累的經驗以及仍然本著“使每位學員都能有所學,能所用”的原則,老師們熱情耐心地為每位學員進行指導,使學員們親自練習了各種生物信息軟件和工具的使用,為大家提供了寶貴的實際動手操作經驗。這樣,我們的培訓才能讓學員們將學到的東西更好、更快地應用到實際的工作和學習中去。
第3期培訓結束了,我們征求并收集了各位學員的意見和建議,這是我們進一步完善培訓課程的寶貴資源。我們的培訓受到了學員的高度好評,學員們留言說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對今后工作和學習中的相關問題指明了發展方向,開拓了科研思路,為具體專業或課題下的進展理清了頭緒。但我們也看到了不足以及更多地了解到大家對不同內容的需求程度。我們將繼續利用優勢,發揮特點,繼續優化和改革我們的課程,今后還將采取開設高級班等方式將我們的培訓內容進一步深化和拓寬,來滿足不同層次學員的要求,為我國基因組科學與生物信息領域的知識傳播、資源共享做出更大的貢獻。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2009年6月10日